简单收纳五大原则
一、智慧型分类所有物品 --- 彻底了解拥有物的必要性,家中收纳的空间是有限的,把全部的物品进行要与不要之判断。
1.所谓的收纳是:考虑把什么东西、在何处、以什么方式摆放并去实行。
2.把所拥有的物品之用途,一个个分别加以确认看看,并且分辨要与不要。
3.不管哪个家庭的收纳空间都是有限的,如果超过收纳空间以上的物品将无法期待有高效率取放之收纳方法。
4.为了收纳的顺利进行,把不要的物品处理掉,减少拥有的物品才是上上之策。
5.这个「减少」的工作并非一蹴可及,且决定要跟不要的基准,是以自己本身要决定,例如:「以家事能更简易的完成」或是「在美好的物品环绕下生活」。
二、明快处理不要的物品
了解不要的物品,然后实际上加以处理掉,并且活用资源回收与义卖等适度丢弃不需要的东西,等于完成四分之三的收纳工作,只要在不知不觉中,想到「这个物品可能用不到」之程度即应丢弃。
物品的处理:
1.限定场所
先决定要整理的场所,不要贸然检查家中所有场所先从地板开始整理(重要!!)
2.不要把物品从收纳场所中全部取出,仅要抽出不要的物品
3.一开始限定15或是30分钟,每天几分钟或是今天只整理这个抽屉:做一点比不做来的好
4.即使有还有空间,也不要进行下一步骤,处理物品后会产生空间,此时千万不要马上收纳其他的物品
三、决定摆放的适合场所
1.设定全部物品之摆放位置,重点为在使用场所旁边或是最短的距离。
2.留下来的物品分为「每天都会用到」、「很少会使用到」以及「想加以保存之纪念品」。
3.使用频率越高的物品,要放在使用场所的旁边。
3.收纳并非以摆放物品为目的,而是在需要的时后,可以即时地使用为要。
4.「很少会使用到」以及「想加以保存之纪念品」放在平常较少在使用的地方(放在比较不容易取得的收纳场所)
四、决定摆放的适当方式
看不到的东西好像没有一般。
物品的摆放位置以容易看到,取放也容易为要
1.在不浪费时间下,能够马上取用。
2.把物品拿到手上的动作次数(时间)减少。
拿到东西的身体动作越少,取放物品就越容易。
且称之为「收纳指数」,指的是步数(步行)和动作数(活动)的相加次数。
例如在电话旁边摆记事簿和笔,其收纳指数 = 0
但是若放在抽屉中,便要做出拉开抽屉和拿出笔记本的动作,收纳指数就是 = 2。
3.一个衣架只挂一件衣服。
4.东西摆放在抽屉内,不要把物品重叠在一起,且前面要摆放常使用的物品。
5.把东西放在没有盖子的盒内(因为开盖会多一个动作)。
6.东西的摆放高度:依照使用频率决定
最方便使用:视线到腰
次之:视线往上到手伸直的高度
再次之:腰到膝盖
最不方便使用:膝盖以下
五、用后归位的维持管理 --- 快意舒适收纳之维持、管理
用过后要归位,想办法不增加物品。
如果无法持之以恒的话,请回到第一步骤
1.使用过后的物品要归回原位
如果无法完成,要重新检视步骤三和步骤四
2.不要贸然地增加物品
即使处理掉不要的物品,但新的物品却不断增加
这样是无法维持快意舒适的收纳的。
在看到想要的物品时,先考虑是否有收纳之场所。
3.一边做事情时,便可以一边收拾
例如讲电话时,可以顺手擦一下桌子,如此可以减少收纳整理的时间
4.各自收拾好自己的东西:先管好自己
最重点:「在哪里,如何摆放!!」
(摘自:收纳用品分享站)
多重随机标签